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9-08-14 11:45
近期隨著醫療器械UDI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廠商們對于UDI的關注度也在持續升溫。但大家對于其中的編碼規則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小編想以GS1為例,跟大家好好聊聊UDI的編碼規則。
1、GS1機構介紹
GS1的全稱是Global Standard 1,由美國統一代碼委員會在1973年成立。經過40多年的發展,GS1的業務范圍已經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100多萬會員。其中,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也代表中國加入了GS1。到目前為止,GS1的信息交換體系在零售、醫療、運輸、物流、食品等領域都有極其廣泛的應用。
對于這樣一家老牌編碼機構,我相信很多醫療器械廠商不會陌生,因為現階段有不少廠商是通過向中國物品編碼中心申請廠商識別代碼,然后運用GS1的編碼規則來編制產品的UDI信息。那么,這套編碼規則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呢?
2、GS1關于UDI的編碼規則
一般來說,標簽上的UDI信息要滿足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機器可讀,二是人可讀。要滿足機器可讀,只要使用規范的UDI載體,即可實現機器可讀。那么,如何通過條形碼下方的這串字符,來滿足人可讀的要求呢?這里就不得不進一步了解GS1的編碼規則。
上表呈現的就是GS1的編碼規則。大家可以看表格最后一行列舉的例子,其中,括號和括號中的數字構成了“數字分隔符”,每一個數字指代不同的含義,比如(01)代表器械識別碼(DI)、(11)代表生產日期、(17)代表效期、(10)代表批號、(21)代表序列號。
所以,在一個完整UDI中,如果將5個數字分隔符和可編碼位數都算上,人可讀的部分最多可由76位字母和數字組成。
該標準在4.1部分介紹了DI部分后13位的代碼結構,這13位數由廠商識別代碼、商品項目代碼和校驗碼三部分組成,總共分為四種結構(見下表)。
其中,廠商識別代碼由7~10位數字組成,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分配和管理,代碼的前三位稱為前綴碼,國際物品編碼協會分配給中國地區的前綴碼為690~695。其次,商品項目代碼可由2~5位數字組成,一般由廠商自己編制。最后,校驗碼為1位數字,用于檢驗整個編碼的正誤。
當然,校驗碼并不是隨機生成的,而是通過一套既定的計算方法計算出來的。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下表,自己拿筆算一算,體驗一下驗證碼的產出過程。如果嫌麻煩的話,也可以用GS1的計算校驗碼工具,方不方便你試試就知道了。(網站:http://www.ancc.org.cn/service/querytools/checkcode.aspx)
到這里為止,有些人可能會好奇,DI部分的可編碼位數不是14位嗎?還有一位數,也就是14位代碼中的首位數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包裝指示符。包裝指示符可以用于指示儲運包裝商品的不同包裝級別,取值范圍是1到9。
其中,1~8用于定量儲運包裝商品,9用于變量儲運包裝商品(即包裝內的數量不定,例如以重量計量的商品,水果是典型代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包裝指示符通常會用0指代最小包裝,即單包裝。總而言之,廠商可以根據產品的包裝形式,選擇合適的包裝指示符來編制UDI的DI信息。
3、總結
通過本文介紹,小編希望大家在感慨醫療器械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也多去關注一下編碼規則,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后,你會發現UDI其實沒那么神秘。
來源:啟升資訊